12:9 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
12:10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
12:11 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
12:12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12:13 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地款待。
12:14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
12:15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12:16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譯事)。不要自以為聰明。
12:17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12:18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12:19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譯: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12:20 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12:21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12:10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
12:11 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
12:12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12:13 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地款待。
12:14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
12:15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12:16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譯事)。不要自以為聰明。
12:17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12:18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12:19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譯: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12:20 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12:21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在以上經文中 保羅勸人為人處世的道理 道理聽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讓我們求主耶穌賜給我們一顆愛人的心並學習主耶穌愛的樣式,主耶穌以一次的死彰顯他對眾人的愛,這愛不是白白犧牲,是因著神所要成就的大事,耶穌在最後的禱告中意思是說"求主撤去這杯,但不是依照我的意思而是依照主的旨意"。
惟有依靠神的愛才有能力行出來,讓我們在各樣的忍耐、謙讓、熱切去成就上帝的旨意。
禱告:
神啊!我愛你,我愛你是因為你如此深愛我,你是愛的源頭,讓我因此有了愛讓我有愛的能力。
這愛的能力是來自於神話語的成全,建立在一切真理之上的愛,並且將這一切道理及所應行的行為是發自於內心的愛及良善並勇敢地去做,就如保羅的勸勉,"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讓我能時時警醒,不要落入是人的挑釁而破壞了上帝所託付我的旨意。
上帝你是耶和華以勒的神,你的供應源源不絕,無論是在話語上的靈糧及真實生活所需,都讓我充充足足地充滿在我的生活中,因此讓我的生活得勝有餘,願主讓我看到世界的需要知道要去幫助那些匱乏的、單親的、無論在靈裡或生活缺乏的,讓我更有能力用各樣的方式去協助。
禱告是奉靠主耶穌之名 阿門!
在網路上找到有牧師在這段經文的說明讓我很可以得著。如下:
在網路上找到有牧師在這段經文的說明讓我很可以得著。如下:
十二9 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
「愛的不虛假」跟第8節「施捨的當誠實」是類似的。「施捨的當誠實」我想比較不是講到說,在施捨時因為有金錢,就容易上下其手、不誠實,而是說:你要給人東西時,要從心裡愛他,而不是用那種看不起、自大、嗟來食的態度。「愛人不可虛假」也是這樣,不要在口頭上。但是聖經上(林前十三)講「愛」,跟現在人講的愛都不一樣,
現在人講「愛」,都是一種sentimental
feeling感情而已,不是說感情不對,但愛裡面絕對不是只是和稀泥。這裡有講:你有愛,但是你要厭惡罪惡,要親近良善,「愛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哥林多後書》二章4-8節,保羅帶著愛心對人有非常嚴厲的責備,他是多多的流淚,但他責備人是格外的疼愛人。《腓立比書》一章9-10節也講,「愛」能夠分辨是非:「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或作:喜愛那美好的事),作誠實無過的人」。
十二10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
這「愛弟兄」應該是說「『論到』愛弟兄(當然包括姊妹)」,「要彼此親熱」,是一個很恰當的提醒:愛不要冷冰冰的,需要有一些溫馨。「『論到』恭敬人,要彼此推讓」,這千萬不要變成我們一般看到的假客氣:彼此請上座、太太是賤內、兒子是小犬…的,這有時很虛偽。我認為是像以下經文說的:《哥林多前書》十二章22-23節「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這是在教會甚至在家庭裡的生活,我們對那軟弱的弟兄姊妹,實在是需要有些加倍的扶持。當然我們也希望軟弱的弟兄姊妹能堅強起來,不是一直被人家扶持。我特別要說:不要那麼容易受傷,基督徒要剛強一點。《腓立比書》二章3節「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這也不是虛假,看別人比自己強,就是把自己當作一個僕人來服事人。可能你有更多的能力,但是你在服事人。《雅各書》一章9-10節:如果是尊貴的弟兄降為卑,我們應該高興;卑微的弟兄升為高,我們也應該喜樂,因為這都可以叫富足的能夠學習謙卑,叫卑微的可以知道上帝的恩典也與他同在。這跟《馬太福音》十六章20節講「在前的在後,在後的在前」是類似的。
十二11 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
這裡也是「『論到』殷勤」就「不可懶惰」。我們實在肉體容易疲倦,所以這些事,我們再一次求神來幫助,讓我們有信心。愛人、愛弟兄、恭敬人、殷勤,都需要有聖靈來幫助,因為這是聖靈給我們的恩賜。「要心裡(靈裡)火熱,常常服事主」。我真覺得這是一個很強烈的十字架的命令,不是一個描述:你要靈裡火熱!你說我哪裡熱得起來?我們的團契、小組、教會、老公、老婆叫我冰冷,我被他氣成這麼冷的。我們看人、看自己,當然是冷。我一再說,我們要仰望主,從上帝那裡得力量,人和世界和你自己一點都不足為恃,一靠這些,就是勝必驕、敗必餒,然後就疲倦受傷了;你看那永遠不改變的主,你就永遠得勝、就可以心裡火熱。你講一萬個理由,上帝說我已經把火熱的靈給你了,你就沒有話可以講;你說:「我感覺不到」,我們不是憑感覺,我們憑祂的話、祂的聖靈。「常常服事主」,服事主,我一再講,主不需要服事,就是在教會裡服事弟兄姊妹。
十二12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盼望中是會有喜樂,但也會像《羅馬書》五章4節說的,盼望會羞恥:我們一直等不到對主的盼望的實現,但是我們仍然求主給我們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這也不是廢話,忍耐是有盼望的忍耐。「禱告要恆切」我覺得這些實在不需要再分析了,我們都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只是我們實在是做不到,就求神給我們夠用的力量來恆切禱告。
十二13 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
「聖徒缺乏要幫補」這些當然也不是說就不幫補外面的人,但教會裡的缺乏實在是要幫補。我們需要檢討、反省,為什麼有貧困的,我們居然不知道、知道也不幫補?為什麼有人有缺乏,他也不給人知道?我覺得大家都有錯,都需要反省。先不要講別人的錯,求主讓我們開始注意到別人的需要。一個沒有上帝生命、基督的靈的人,我們只會想到自己的需要、別人有錯。「客要一味的款待」這要與我們今天的處境連在一起看。以前人出外,根本沒有什麼飯店旅館的,一直到二十世紀初(看俄國、中國那些小說就知道)都是很危險的,唯有在教會裡面可以接待。我們今天當然不是把人接到家裡,也不是請人吃飯(幾乎都營養過多了),這個「一味的款待」就是注意到人的需要:就是神的話、神的靈、彼此的代禱。
十二14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這並不是說,對逼迫我們的沒有任何的防範,我們不縱容罪惡。耶穌在登山寶訓裡講的這些經文:「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都很容易引起一些誤解,真的照字面去行的話,罪惡就真會大行其道了。這裡和耶穌的意思不是說我們在縱容罪惡,第一個,這些罪惡的對付是國家(後面13章有講),我們不可以自立報復。政府有設立警察、官吏、公權力,我們可以,也應當訴諸這些;我們不是單一的不抵抗主義,那會縱容罪惡。第二個,我們心裡對任何人,的確沒有恨。我們應該制裁小偷、強盜,但在制裁的時候沒有恨意、自義。「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這祝福也不是物質上或身體上讓他繼續去犯罪,最重要的祝福我認為還是讓他認識主。所以即使我們懲罰行惡的人,希望我們是帶著一個祝福的心。這當然非常難,但在希望或他們受懲治時,我們是希望他改邪歸正,而不是報復的心。這樣了解就既合聖經的話,又不致縱容罪惡了
十二15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這些都是我們肢體的生活。我們沒有這樣的生活,因為如果沒有聖靈把我們連在一起,憑著每個人的血氣,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不順眼,所有的相愛是很表面的。但如果憑著聖靈,我們就可以非常感恩的,在看到別人家小孩考上台大,我家的落榜時,可以為他高興,而不是嫉妒、憤怒,求主幫助我們這樣行。這只有聖靈能讓我們這樣,屬肉體的我們,只有自私、憤怒。我覺得牧師、每個人都非常需要真情流露,可是有時真的很難:好比去醫院探訪,先去嬰兒室,白白胖胖的小孩跟人家一起高興;然後到安寧病房,與人同哀哭,我們的情緒如何能在短時間裡突然就變過來。不過我們還是需要有這種真實的悲哀和快樂,聖靈可以給我們不是做作、虛假的情感。
十二16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作事);不要自以為聰明。
「要彼此同心」。「同心」並不一定是好事,一群強盜可以同心搶銀行。「同心」必須是「同基督的心」(腓)。「不要志氣高大(不要驕傲),倒要俯就卑微的人」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缺點:一比別人好,就驕傲;一比別人差,就自卑。很多的批評、論斷、自大,我們再笨的人也都常自以為聰明。所以要常常想到自己沒有良善的本像,所有的一切,是神白白賜給我們的。
十二17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不要以惡報惡」這跟《出埃及記》二十一章24節、《利未記》二十四章24節講到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不是衝突了嗎?還有跟耶穌在《馬太福音》五章38-39節的「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不要與惡作對」那不是姑息養奸?現在很多基督徒說要對抗惡勢力,可是耶穌說不要與惡作對,到底什麼意思?聖經舊約和新約有矛盾嗎?保羅跟耶穌一致,但跟摩西矛盾嗎?沒有矛盾!「不要以惡報惡」是講我們不要被惡挑起了惡心。你打我一拳,我也恨惡,打你一拳;丈夫有外遇,我也去外遇,這就叫做惡。「不要以惡報惡」並不違反摩西上帝的律法:「以牙還牙」,就是說:你犯了什麼樣的錯誤,應當有恰當的處罰,但在處罰時,不帶著惡心、不帶著自義和報復的心,這叫「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這個孔子、孟子都有講過。但,大家都說好,我們也不一定去做,要先查驗再去做。所以眾人以為美的事,我們不一定去做。「留心去做」,最重要的是合上帝的心意,當然也希望合群,但還是以合上帝的心意為主。
十二18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基督徒在社區、在任何一個環境裡,都希望是盡量與眾人和睦的。包括我們在佛教、回教、共產黨、無神論的世界;包括約瑟在埃及、但以理在巴比倫波斯,都是在一個敵擋的環境中,可能的話,還是與人和睦,但是不一定都能和睦。《詩篇》一二零篇6-7節「我與那恨惡和睦的人許久同住。我願和睦,但我發言,他們就要爭戰。」但以理想要和睦,但那環境實在逼得你不可以禱告、不可以承認你的神時,那我們沒有辦法和睦,在這個時候我們順服神。但仍然不是一種自大、狂妄的態度,我們願意為義受逼迫。這一點,我覺得基督徒的態度,真的很像孔夫子說的:「君子合而不同;君子群而不黨」:我們合群,跟人相合,但不是組小組織。所謂「不同、不黨」就是只要他是我這一邊的,我就不管是非對錯的支持他;只要他跟我不同一邊的,不管是非對錯我就反對他,這就叫黨、同。這裡耶穌也說:盡量跟眾人和睦;沒有違反真理之下跟人和睦相處。當然我們知道,基本上是不可能一致的,他們跟我們有不同的神。在神的恩典中,有的時候可以一起共事,就像但以理、約瑟,可以在埃及、巴比倫跟人共事。
十二19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神學上有一種叫寂靜主義(quietism),就是我們什麼都不做,安安靜靜等主在做事。很多人以為這種是信心、恩典、信靠主的一個反應,其實剛好相反,一個有信心、信靠主、高舉上帝恩典、榮耀歸給主的人,他是非常積極在做事;越信上帝,越知道上帝掌管一切,越因為這上帝的偉大、正確,我們就越照著祂的應許來做,非常積極!因此基督徒,不管是聖經上、是教會歷史上,不管是摩西、保羅、大衛、清教徒、或偉大的屬靈偉人,他們的生活是非常積極的。可是這裡說不要申冤?我在辦公室裡受了委屈,我就不要申冤,聽憑主怒,若主再過二十年也不怒,我死了也沒聽到祂怒,那怎麼辦?我想「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我們是很容易錯誤的把他解釋成甘地那種不抵抗主義,那種就隨便讓步、什麼事都不做。這路德解釋得最好:這些都不是指我們的動作要這樣,而是神要我們的心有一個依靠祂的態度。我們的心是倚靠神的,就跟約瑟被賣作囚犯、作奴隸時,他有那種積極,但他也一直希望神來替他申冤。
十二20 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十二21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20節是《箴言》二十五章21-22節的話「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人說就是燒死了、把敵人消滅掉、化敵為友了;也有人說這是中東的一個風俗,頂著一個炭火表示懺悔。這些我們不確定,但我們知道一件事:我們既沒有自義、報復的心,我們對人好也不是叫人家羞愧、難過。都不是為了自己,是希望他能悔改、更良善;不是懦弱、不是低姿態、不是孝感動天,我們對人好就是活出基督的精神,希望他也能悔改。也並不是說我們不制裁惡人,保羅不是還上告該撒嗎?是,我們是制裁的,但我們心中沒有自義、自大、報復,反倒希望這些惡人能悔改。是愛他,是希望對他好的,這樣就不被惡所勝了,這就叫做「以善勝惡」。我們實在在屬血氣的時候,常常被惡所勝(你一句惡言,我也一句惡言,我的忍耐都被你的暴力所消滅掉了)我們希望是上帝給我們的智慧、耐心、溫柔、公義,能夠消除這些罪惡,而不是我們的良善被他們化成罪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